柴烧网提供分享:柴烧工艺、柴烧知识、柴烧文化等相关内容,可关注柴烧微信公众号:chaishaow

台湾柴烧及台湾柴烧名家

台湾地区新柴烧所采用的工艺,所呈现的美学现象,应该说在相当程度穿破了以往几千年来瓷器上釉的固有固定理念,是不是革命,是不是创新,是不是未来新的方向,这都还有待于时间检验。但起码,它的大受欢迎除了部分人喜欢时髦因素之外,已经越来越多地典型表现出自己有别于世界各地区的瓷器烧制理念及表现。

台湾柴烧及台湾柴烧名家

日本柴烧试图表现的是哲学思想和生活文化结合的美学表现。落灰、流釉,偶然的火焗效果都增加它的禅味意境及可以直观感受作者的手感和意念。

中国大陆的柴烧则是以古朴的意境,粗矿的质感和大多数龙窑百年来的岁月堆叠(如窑汗)及作者的情怀来掳获使用者的青睐。

而台湾新柴烧工艺师则以落灰、火痕、各种奢华的色彩金、银、红、橙、黄、绿、蓝、紫之表现再加上作者个人用土的质感及个性造型表现自我。

台湾柴烧及台湾柴烧名家

先有喝茶,后有茶器。台湾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环境,拥有全球最负盛名的包种茶、乌龙茶、高山茶和东方美人茶。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茶人所使用的茶器,却大多来自江苏宜兴。每当慕名而来的国际友人,在各大茶区品饮着清香独具的台湾名茶时候,往往会为当地茶商和茶农引以为傲的宜兴紫砂壶收藏感到错愕。

台湾柴烧及台湾柴烧名家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台独”意识的蔓延和宜兴紫砂茶器价格的高企,只用大陆茶器喝台湾茶的格局开始发生了转变。吴德亮《台湾茶器》一书写道:当时,台北市立美术馆、福华沙龙、春之艺廊等地开始陆续展出一些台湾陶艺家创作的现代茶壶作品了。1997年,坪林茶业博物馆展出陈景亮、刘镇洲、李幸龙、黄政道等陶艺名家的手工茶壶与茶器,得到业界高度肯定;而北投“晓芳窑”掌门人蔡晓芳大师的瓷釉与仿汝茶器也受到台湾和内地许多陶瓷发烧友的青睐,声名日隆;

台湾柴烧及台湾柴烧名家

陈秋吉、连宝猜夫妇“陶源精舍”的夫妻杯一度引领风骚;邵椋扬、江有庭、江玗、刘钦莹等人更成功将北宋“黑釉建盏”复活,作品深受两岸与日、韩等地区收藏家的喜爱;后来,吴金维的新柴烧革命,将陶器烧出了令人惊艳的黄金璀璨与贵气,而邓丁寿颠覆传统的出水方式的“古逸壶”,更成功登陆中国内地与东北亚,并与古川子联手,将“九二二”大地震留下的落石碾磨入陶,还原为令人赞叹的台湾岩矿茶器,让以冻顶茶名满天下的鹿谷茶区,从此有了引以为傲的名壶。

台湾柴烧及台湾柴烧名家

说到现在红到发紫的台湾陶瓷茶器能够走出宝岛,走向世界,应该与岛上一个叫“莺歌”的小镇有着重要继承关系。莺歌陶瓷工艺有200余年历史,清朝嘉庆年间,数位吴姓匠师来到当地,并发现邻近的尖山地区盛产黏土,遂于此设窑制陶。莺歌很快就成为台湾最大的陶瓷艺品输出地,如今镇内陶瓷相关产业工厂及店家超过1000家、大小商店近2300家。“正是在莺歌的影响下,台湾其它地区的陶艺家也加入陶瓷产业,使得台湾陶艺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台湾柴烧及台湾柴烧名家

台湾中华陶艺协会荣誉理事长、陶艺名家苏正立看来,台湾地区制陶也有着六七千年的历史:制瓷技术源头是由中原传入闽粤地区,明清时期又由客家人传到岛上的。现在的台湾陶瓷除了融入更多的内地文化元素,在题材上再创新、个性化之外,台湾特色也十分明显。如两岸陶瓷作品在造型、釉色、工艺上根据理念虽有所不同,但陶艺文化是相融相通的,在内涵上是一致的。这也是台湾茶器能够迅速占领内地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台湾柴烧及台湾柴烧名家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茶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对茶器的讲究更是不言而喻。经过数千年喝茶方式的不断演变,茶具可说代有风骚,如唐朝主要为瓷壶与瓷碗以及金银为多,还有茶圣陆羽所推崇的越窑青瓷碗;至宋朝除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景德镇瓷茶器外,更因斗茶的风行而有建窑的油滴天目茶碗。明代则有宣德所产的白釉五彩小盏,以及正德年间以后显赫一时的江苏宜兴“五色陶土紫砂壶”等。21世纪的今天,台湾茶品也将以多元缤纷的创作壶,在历史上的席位中与人一较长短。其风靡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变化万千的造型釉色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意。

台湾柴烧及台湾柴烧名家

相比之下,反观中国内地的陶瓷产业表现出来的流弊则相对明显。大陆的陶瓷文化固然博大精深,祖宗地位无人替代,各地产品风格各异,茶器性质五花八门;但优点利用不当,往往就是缺点。正是由于中国地大物博,陶瓷艺术体系非常庞杂,竞争力加剧情况下,求新求异意识不强,抄袭严重,质量下降,导致这几年在局部板块能够强烈感觉到有被日韩等地区的陶艺家后来居上,赶超之苗头。

台湾柴烧及台湾柴烧名家

除了以上大环境下的弊端之外,还有诸如因为内地陶瓷行业,艺术家的市场参与度敏锐度创新意识远远不如日韩乃至欧美国家,很多国内的陶艺家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瞧不起别人,唯我独尊,不谦虚,目光比较短视,为了眼前经济利益,不惜粗制滥造,把艺术品位、格调和艺术创新等艺术家需要的品德完全放在了一边,沦为拔苗助长掩耳盗铃之物质利益下驱使的贩夫走卒。正如国人蜂拥去买日本马桶盖一般,这样的恶果效应亦在中国陶瓷界开始显现与蔓延......

台湾柴烧及台湾柴烧名家

 

柴烧网(www.chaishaow.com)为广大柴烧爱好者提供紫陶柴烧、柴烧工艺、柴烧知识、柴烧文化等相关知识,可关注烧窑者个人微信公众号:chaishaow。交流、咨询、合作可添加烧窑者电话|微信:18787301555. 1.本网站为柴烧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对比,部分文章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本网站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不尊重原创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本站欢迎投稿。
扫一扫,了解更多柴烧知识扫一扫,了解更多柴烧知识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击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一扫加我好友

扫一扫加我好友